你当前所在位置:主页>音乐学院>乐器>其他>关于其他乐器 >各民族的长号



各民族的长号


[db:来源] | 2012-04-04



摘 要: 摘 要:通体用薄铜片制作,由上、中、下三节铜管组成。上节为嘴节,顶端有锅底形号嘴,中节为 伸缩节,下节为喇叭节。

       通体用薄铜片制作,由上、中、下三节铜管组成。上节为嘴节,顶端有锅底形号嘴,中节为 伸缩节,下节为喇叭节。管体可伸可缩,不使用时,上、中两节可缩进喇叭 节内,对携带和保存十分方便。各民族、各地区的长号,规格不同,长短不一。

         瑶族的当嘹和壮族、苗族的长号,流行于桂西和黔东南一带。管体全长155厘米。上节长30 厘米,顶端号嘴直径5厘米、深0.8厘米,下端铜圆包直径6厘米。中节长61 厘米,喇叭节长64厘米、喇叭口直径22厘米。演奏时,上、中两节拉出,左手伸直托扶管身 ,右手持握上节,管体略倾向左侧,口贴锅形号嘴吹气发音,多为基音和第一、第二泛音, 声音低沉、深厚,音量洪大,闻及数里。一般不单独吹奏。在广西、贵州,是各族八音(即 八仙)乐队的低音乐器。所奏乐曲,均为八音曲牌。

         彝族的大巴拉,流行于云南楚雄、大姚、施甸和四川西昌、会理一带。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 州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支阿都土司家的长号,全长171厘米,上节52.3厘米、中节60 .5厘米、下节59厘米。吹嘴直径4.8厘米、孔径3厘米。长号是彝族节日喜庆和婚 丧嫁娶等场合中必用的乐器,在传统节日里,要同时奏响几十支长号,音响惊天动地,场面 分外壮观。

         维吾尔族的卡奈依,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铜制,三节,全长150厘米~180厘米。能奏 出 筒音和五度泛音两个音。过去常在藩王、伯克的迎宾仪式中使用;现在多用于喜庆节日的群 众性歌舞活动中,它常作为纳格拉、苏尔奈民间鼓吹乐队的低音乐器。演奏中不时地奏出筒 音和五度泛音,使之成为乐曲中有固定音高的持续音,因其音量宏大而使演奏效果特别强烈 ,可壮乐队声威,烘托节日气氛。卡奈依经常使用一对或两三对,很少单独使用,其用量 多少可表示礼仪的隆重程度。吹奏者常对称地站在鼓吹乐队的两旁,整齐地转动卡奈依的方 向,把音响传向四方。

        汉族地区的喇叭,一般全长130厘米~150厘米,广泛用于苏、浙、闽、豫等地的民间吹打音 乐中 ,如浙东锣鼓、十番锣鼓等。许多戏曲音乐伴奏也使用长号,如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在豫北 、冀南、鲁西、皖北的古老剧种大平调(剧团中称长夹子)和大弦戏中,在河南各地的罗戏音乐伴奏中,都要用到长号,有的还使用两支。凡武将出场、元帅升帐、两军对垒、开打厮杀 等场面,都要吹奏,以示斗争激烈、气势威武。河南有些地区在民间喜庆活动中,也要用数 支喇叭齐奏。

 





评价:
表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