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学院 » 钢琴 » 教学交流
现代钢琴教学法介绍
[2009-06-22]

    通常我们认为学习钢琴不仅需要长期的、艰苦的训练,更需要非常复杂的、正确的技术支持,这种观点不仅家长、学生这样认为,许多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钢琴界就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派别、各种各样的弹奏方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派别之间长期的争论不休,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无所适从,跟这个老师学是一种方法,换一个老师又是一种方法,经常是换一个老师就要从头再学,即使不需要从头学,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新老师的教法。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接受老师各种各样的技术要求,经常是这么做也不对,那么做也不对;今天出现这个毛病,明天出现那个毛病,这种现象几乎无止境的贯穿了整个学琴的过程。老师也经常被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所困惑,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还有些办法解决问题,而一些年轻教师,往往收效不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问题?难道学琴真的是那么难吗? 目前钢琴技术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法本身的矛盾性和较难实施性上。在弹琴力度和手的放松上、在手型和手臂的协调性上、在各种感情标记演奏法和音乐情感上、在力度和音色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因为音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音量的变化体现的,而音量的变化就涉及到在弹琴动作的力量大小,这就是通常提到的'力度'。力度的变化可以造成声音音量大与小和音色'实'与'虚'的变化。而弹琴用力必然会造成肌肉的紧张,于是就提到了'放松'的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我有几个疑问:

    1. 关于力度和放松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大多认为在连奏时,弹奏用力后要快速的使肌肉放松下来,只依靠手的重量压住琴键。而在断奏时,手的动作只靠重量下落而不加力量。表面看这种弹奏方法很合理,可实际上,我们在演奏较大型的作品时需要弹奏成千上万的音符,也就是说,手指要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动作。无论我们放松的有多快,肌肉也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从紧张到放松的收缩动作,如果弹奏的速度较慢,放松的时间比紧张的时间长,手指和手臂是可以应付过来的,但是稍难一些的作品,速度都可以达到每秒钟至少6个音以上,也就是说肌肉每秒至少有6个以上的收缩动作。手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保持长久的放松,于是手就出现紧张的现象。因为肌肉的紧张会使手的反应速度和敏感程度下降,手的紧张必然会直接影响弹奏的速度和音乐的色彩,同时由于手的反应能力减弱,会造成音乐表现不能得心应手。如果解决这种问题,不仅要寻求合理的使用力量,而且还要进行大量的放松练习,这样的学习不仅进步很缓慢,而且在整个学琴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学琴变得很艰难。力度必须依靠肌肉的紧张来实现,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弹奏力度和放松的本身就是很矛盾的。而且,这种松紧的调整只是理论上可行,由于人的注意力和心理问题,恰到好处的松紧状态时较难达到的。

    2. 关于手型的问题。
    学琴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手放在琴上,这就涉及到手要以什么形状放在琴上,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在教学的第一步都会提到手型的问题。大多要求手型为:手指勾回来使指尖直对琴键,手指第一支关节在弹奏时要'立住',手心是空的象握一个'鸡蛋'一样,手腕要放平,手掌在弹奏中要起支撑的作用,形成一个由一指和五指支撑起来的'架子'等等。问题是要形成这样的手型,肌肉总需要一定的紧张度的吧?太放松手就没有形状,太紧张就会影响弹琴,所以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怎么才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呢?在实际当中我所见到的学生几乎就没有做到恰到好处的,而且大多数是手型僵硬,弹出的声音非常难听。还有手指第一关节'立住'的问题,一般认为手指站不住会使力量不能传递至指尖,造成声音不够结实。所以当学生出现手指关节立不住时,老师就一再的要求学生必须让手指关节立住。问题是学生的手指第一关节为什么立不住?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当手在放松状态时,手指的第一关节是自然立住的。造成手指立不住的原因有两点:一个可能是手臂的重量压迫造成的,另一个可能是由于手指用力弹琴造成的,那么如果让学生强行把手指立住,就必须另外在手指第一关节加力,是不是会造成在手上更用力?使手更紧张?一方面强调手指立住,一方面又不停的强调手要放松。于是一些学生出现了放松了站不住,站住了不放松的现象。

    3.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
    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就涉及到手臂的协调动作。手臂的协调动作的主要原则是根据乐句的进行手臂也进行重心的移动,根据乐句的内容和音乐的要求,手臂和手腕要相应的做出的各种协调动作,如'落滚'等等。比如乐句是'弱收'的,就要求在弹奏中以手臂带动手腕,向上提起,来形成'弱收'的效果。这些动作多种多样,而且动作比较复杂,是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形容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都需要老师一个个的、手把手的去传授。问题就是,一方面这种动作很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经常是练了许久老师也不满意,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老师之间对动作的要求也不一样。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们素质、性格等等的差别,造成学生多种多样的弹法。实际上,老师对动作是否合格是以声音为标准的,可是学生对声音标准并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使学生不仅声音概念明确又能够把动作做准确呢?如果不去做这些动作,能不能通过更简单的办法来弹奏出相同的效果呢?而且复杂的动作,学生做起来容易不协调,在动作都别扭的情况下,音乐又如何表现?

    4. 关于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
    在乐谱上都标有许多感情记号,包括:强、弱、跳音、重音、前后倚音等等。在教学当中,这些标记会有明确的弹奏方法。如跳音要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手臂跳音。还有半断奏、跳音、顿音演奏时值的不同等等,很是复杂。问题是作曲家为什么要在乐谱上做这些感情记号?例如渐强记号,如果作曲家是通过这个标记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内容,我们直接弹奏渐强记号是否表达的准确?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弹奏时要注意音乐感受,如果学生在心里已经有了较真实的音乐感受,通过这么复杂的动作还能不能表现出来?如果感情记号是为了表达作曲家的某种情感,通过像把跳音简单的分为三种弹法这种方式,能否就等于还原了真实的情感?由于强弱涉及到触键力度的大小变化,在渐强的过程中,力度必然发生变化,而触键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弹奏的音色。也就是说,在对渐强、渐弱等感情记号的弹奏中,由于触键力度的变化,音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力量越大,声音越紧。遮掩,就造成演奏整体上音色的不统一,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5. 教师教学生的方法和其本人弹琴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
    教学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所以学生在最开始学习时的演奏方法和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演奏方法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如何能够保证学生最后能够形成老师所希望的那种演奏方法?学生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够形成?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
我来说两句 你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 新用户? 注册
优仕推荐  
·省音协考级推荐..
·广州地区2011年春..
·请省音协各定点考..
·音乐考级纪念奖..
·关于使用考级新教..
·顶级小提琴赛有“..
·外国作曲家用民歌..
·郎朗意大利获米..
·广东省普通高中..
·古筝成为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