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的乐器考级热,使琴童的数量越来越多。于是我们这些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成了钢琴教师,面对琴童稚嫩的小手和家长热切的目光,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时,又觉得自己作为启蒙老师的压力很大。如何科学地把这些孩子领入音乐的殿堂,让钢琴真正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在从事钢琴启蒙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目前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盲目地追求“快”
浮躁的社会心态所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学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考级。有的家长要求老师学一年就让孩子考三级,学两年考五级甚至更高。琴童家长相互询问“考几级了”,有的甚至相互攀比,似乎只看考的级数就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哪位老师水平好。在这样的心理下钢琴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踏实,产生了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琴习惯,如:有些学生学琴没多久就双手摸谱,于是有些调号的作用常常被忽视,随意更改指法,弹错了音也毫无知觉。不能做到慢弹精弹,毛毛糙糙了事,弹琴的时间不能保证,一周中“两天没练,三天少练,两天狂练”的情形时有发生。有些学生不去注意乐曲的风格,表情、速度、力度等等的要求,死记硬悲,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所以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让父母了解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不要盲目地追求考级,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多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枯燥可想而知。耐心和家长沟通后,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其次,教师在指导时,教会他们规范识谱。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强调三个号,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圈画出来。根据学习程度教师要合理地渗透一些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并适当地进行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等,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乐曲的特征,便于学生理解乐曲。还要讲解一般的指法规律,让学生明白指法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的读谱习惯。
在练习方法上,我认为在刚开始学习一首新曲时需先慢练,再加速度,最后根据乐曲要求速度弹奏。慢练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综合乐谱上的信息,教准确地弹奏,减少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弹奏错误,逐步眼培养视奏能力和听辨能力,巩固手型和基本技术。但是往往在这样的要求下,有些学生在第一次回课时就会把曲子弹得慢腾腾,死气沉沉,几乎可以说除了音符和指法以外什么都没有。造成的原因是因为速度太慢会使乐曲性质脱节,在练习过程中只有单音印象,则形不成曲调,留不下深刻的旋律印象,因此总练不熟,影响进度,并造成思想不集中。所以不能为慢而慢,我要求学生上课时一定要把乐曲弹得有自己的想法,慢练是适当降慢速度,还应该弹出乐曲的感觉,否则这样的慢练是达不到练习目的的。
过度强调技术,忽略了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现在有很多年龄很小的孩子学琴,他们长得非常可爱,而且能够弹一些小曲,但当他们表演时却对乐曲无动于衷。有的孩子只是弹出一些干巴巴的音符,有的孩子是慢吞吞、口中念着“一、二、三、空”地弹一些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弹错了旋律时不知所措,有的则是每个音都“极认真”地完成把手指抬起来再放下去的任务,有的在弹琴时眼睛四处张望等等。这些都是没有音乐的表现,我认为这样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讲是痛苦的、很不利的。
反思我们的教学,孩子在初学时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由于我们在教学中的某些要求脱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不多久就造成了“三痛苦”的现象。即孩子学得痛苦,家长陪得痛苦,老师教得痛苦。有时候,我们过度强调了基本功技术和手型的要求,不要求音乐感觉,只要求手指能够站住,指尖有力,这样会让那些年龄小的孩子认为弹琴就是这样枯燥无味的一个个抬指。一旦形成,想要改变这种顽固的概念和习惯需要花费一些力气和时间。儿童的手指大都比较软,如不考虑这个基本的现实情况而强求“有力”必然会造成用手臂推,或靠其他部位帮助用力,甚至靠手指僵硬来达到“有力”的结果。这样的技术要求超出了儿童自然条件所能达到的水准,容易造成手臂和手腕紧张,手臂抖动,而实际的手指未能达到有力。还有些孩子只会机械地抬高手指,造成不能稍快地连弹几个音,就连弹短倚音 ,也只能弹成 ,扼杀了音乐的美感。还有的家长叫初学的学生在桌上练手指,而不是接触琴键,结果使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喜爱,造成对弹钢琴丝毫不感到乐趣,只是傻弹。这是极可悲的现象,音乐本是美育的一部分,如此学习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当然,技术训练并非不重要,正确的方法要反复强练习,并力求使学生能更快掌握。一些纯技术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不能忽略更重要的音乐方面。
比较好的方法是当儿童初次学习钢琴时,就使他生活在生动优美的音乐之中。教师应弹给他听一些熟悉而短小的旋律,例如:演奏常听的儿歌,和他一起随钢琴伴奏唱歌等形式都是易于儿童所接受的,让他们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并使他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等等。 可以让他们用手指按出不同音区的音色,在老师的帮助下试着弹一首简短的歌。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你也可以很快就能在钢琴上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尽管他弹的可能是一首很短的旋律)。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弹琴的目的就是要把乐曲弹得生动、得意、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孩子才能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得手指站起来,就得支撑住手的重量,而不能趴在琴上。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做“勤快手指哥哥和懒惰手指弟弟”的比较,用手臂放松站好与不站起来所发出的声音比较,启发他们时要有明确的声音要求,再加上技术上的指点,示范弹出应有声音的方法。这样他们通过倾听和模仿,在练习时就有了追求的目标,防止了一味的枯燥练习。
在初学时就要求有乐曲性质、越剧、音乐起伏、声音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诗歌如歌的乐曲,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利,有的轻捷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他们会主动把乐句弹得有内容、有表情乐句有走向,句尾有自然结束感,而绝不会弹成单个声音或把句尾弹成重音。他会懂得几个小乐句合成一个乐段后,就会与音乐向前展的要求,并这样去弹奏而产生整体感觉,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都尽可能准确表达出来。例如:弹一首进行曲,如联想到队伍前进,当然就要弹的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的弹一些音符。又如弹一首摇篮曲,可以联想到静静的夜和母亲轻柔的歌声,从而努力去追求温柔、恬静的声音,而不是干涩、生硬、敲
一年又一年的乐器考级热,使琴童的数量越来越多。于是我们这些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成了钢琴教师,面对琴童稚嫩的小手和家长热切的目光,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时,又觉得自己作为启蒙老师的压力很大。如何科学地把这些孩子领入音乐的殿堂,让钢琴真正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在从事钢琴启蒙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目前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盲目地追求“快”
浮躁的社会心态所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学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考级。有的家长要求老师学一年就让孩子考三级,学两年考五级甚至更高。琴童家长相互询问“考几级了”,有的甚至相互攀比,似乎只看考的级数就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哪位老师水平好。在这样的心理下钢琴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踏实,产生了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琴习惯,如:有些学生学琴没多久就双手摸谱,于是有些调号的作用常常被忽视,随意更改指法,弹错了音也毫无知觉。不能做到慢弹精弹,毛毛糙糙了事,弹琴的时间不能保证,一周中“两天没练,三天少练,两天狂练”的情形时有发生。有些学生不去注意乐曲的风格,表情、速度、力度等等的要求,死记硬悲,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所以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让父母了解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不要盲目地追求考级,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多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枯燥可想而知。耐心和家长沟通后,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其次,教师在指导时,教会他们规范识谱。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强调三个号,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圈画出来。根据学习程度教师要合理地渗透一些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并适当地进行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等,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乐曲的特征,便于学生理解乐曲。还要讲解一般的指法规律,让学生明白指法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的读谱习惯。
在练习方法上,我认为在刚开始学习一首新曲时需先慢练,再加速度,最后根据乐曲要求速度弹奏。慢练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综合乐谱上的信息,教准确地弹奏,减少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弹奏错误,逐步眼培养视奏能力和听辨能力,巩固手型和基本技术。但是往往在这样的要求下,有些学生在第一次回课时就会把曲子弹得慢腾腾,死气沉沉,几乎可以说除了音符和指法以外什么都没有。造成的原因是因为速度太慢会使乐曲性质脱节,在练习过程中只有单音印象,则形不成曲调,留不下深刻的旋律印象,因此总练不熟,影响进度,并造成思想不集中。所以不能为慢而慢,我要求学生上课时一定要把乐曲弹得有自己的想法,慢练是适当降慢速度,还应该弹出乐曲的感觉,否则这样的慢练是达不到练习目的的。
过度强调技术,忽略了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现在有很多年龄很小的孩子学琴,他们长得非常可爱,而且能够弹一些小曲,但当他们表演时却对乐曲无动于衷。有的孩子只是弹出一些干巴巴的音符,有的孩子是慢吞吞、口中念着“一、二、三、空”地弹一些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弹错了旋律时不知所措,有的则是每个音都“极认真”地完成把手指抬起来再放下去的任务,有的在弹琴时眼睛四处张望等等。这些都是没有音乐的表现,我认为这样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讲是痛苦的、很不利的。
反思我们的教学,孩子在初学时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由于我们在教学中的某些要求脱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不多久就造成了“三痛苦”的现象。即孩子学得痛苦,家长陪得痛苦,老师教得痛苦。有时候,我们过度强调了基本功技术和手型的要求,不要求音乐感觉,只要求手指能够站住,指尖有力,这样会让那些年龄小的孩子认为弹琴就是这样枯燥无味的一个个抬指。一旦形成,想要改变这种顽固的概念和习惯需要花费一些力气和时间。儿童的手指大都比较软,如不考虑这个基本的现实情况而强求“有力”必然会造成用手臂推,或靠其他部位帮助用力,甚至靠手指僵硬来达到“有力”的结果。这样的技术要求超出了儿童自然条件所能达到的水准,容易造成手臂和手腕紧张,手臂抖动,而实际的手指未能达到有力。还有些孩子只会机械地抬高手指,造成不能稍快地连弹几个音,就连弹短倚音 ,也只能弹成 ,扼杀了音乐的美感。还有的家长叫初学的学生在桌上练手指,而不是接触琴键,结果使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喜爱,造成对弹钢琴丝毫不感到乐趣,只是傻弹。这是极可悲的现象,音乐本是美育的一部分,如此学习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当然,技术训练并非不重要,正确的方法要反复强练习,并力求使学生能更快掌握。一些纯技术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不能忽略更重要的音乐方面。
比较好的方法是当儿童初次学习钢琴时,就使他生活在生动优美的音乐之中。教师应弹给他听一些熟悉而短小的旋律,例如:演奏常听的儿歌,和他一起随钢琴伴奏唱歌等形式都是易于儿童所接受的,让他们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并使他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等等。 可以让他们用手指按出不同音区的音色,在老师的帮助下试着弹一首简短的歌。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你也可以很快就能在钢琴上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尽管他弹的可能是一首很短的旋律)。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弹琴的目的就是要把乐曲弹得生动、得意、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孩子才能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得手指站起来,就得支撑住手的重量,而不能趴在琴上。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做“勤快手指哥哥和懒惰手指弟弟”的比较,用手臂放松站好与不站起来所发出的声音比较,启发他们时要有明确的声音要求,再加上技术上的指点,示范弹出应有声音的方法。这样他们通过倾听和模仿,在练习时就有了追求的目标,防止了一味的枯燥练习。
在初学时就要求有乐曲性质、越剧、音乐起伏、声音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诗歌如歌的乐曲,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利,有的轻捷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他们会主动把乐句弹得有内容、有表情乐句有走向,句尾有自然结束感,而绝不会弹成单个声音或把句尾弹成重音。他会懂得几个小乐句合成一个乐段后,就会与音乐向前展的要求,并这样去弹奏而产生整体感觉,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都尽可能准确表达出来。例如:弹一首进行曲,如联想到队伍前进,当然就要弹的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的弹一些音符。又如弹一首摇篮曲,可以联想到静静的夜和母亲轻柔的歌声,从而努力去追求温柔、恬静的声音,而不是干涩、生硬、敲击的声音。若是弹一首圆舞曲,应当启发学生向导三拍子的舞曲,要能在所弹的乐声中起舞。如果学生在弹琴时思想中有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曲调,想的是表现音乐内,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音乐。即使是练习音阶也应该有具体要求。如声音饱满、均匀连贯而不生硬、刺耳、忽轻忽重等。总之要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尽管有时由于初学,有些学生一时还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但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加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耐心教诲,一定能学到技能,取得成果。
我想,许多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乐感,对钢琴是充满兴趣和向往的,这颗心的种子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尽心保护它们,发展它们,而不是扼杀。让我们用音乐来浇灌这些幼小的嫩芽,让美妙的音符真正在他们心中绽放。
击的声音。若是弹一首圆舞曲,应当启发学生向导三拍子的舞曲,要能在所弹的乐声中起舞。如果学生在弹琴时思想中有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曲调,想的是表现音乐内,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音乐。即使是练习音阶也应该有具体要求。如声音饱满、均匀连贯而不生硬、刺耳、忽轻忽重等。总之要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尽管有时由于初学,有些学生一时还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但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加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耐心教诲,一定能学到技能,取得成果。
我想,许多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乐感,对钢琴是充满兴趣和向往的,这颗心的种子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尽心保护它们,发展它们,而不是扼杀。让我们用音乐来浇灌这些幼小的嫩芽,让美妙的音符真正在他们心中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