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的周三、周四、周五,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从陕西省测绘局的一间文化活动室里就会传出悠扬的民族乐曲,四五十名民乐演奏员在指挥的带领下认真地排练……这是我省一支阵容较强的民营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在排练。记者在现场看到,应邀而来的陕西省乐团副团长、指挥张进军正在执棒,演奏员们各操乐器,正在细排赵季平创作的《庆典序曲》。据该乐团团长王智兴介绍,11月24日,乐团在新城剧场参加陕西省国乐展示月周末音乐会演出,他们的大合奏《西秦抒怀》《茉莉花》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今年12月,乐团还想举办一场专场音乐会,目前排的都是新曲子。
市场需要陕西民营乐团应运而生
陕西是民乐大省,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陕西民乐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在全国第三位,“长安乐派”更是享誉全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陕西民乐发展陷入低谷。近些年,陕西培养了大批民乐人才,除专业演奏员外,业余爱好者更是数不胜数。在前不久举办的陕西省首届民族器乐大赛上,千余选手踊跃参赛,其阵势令北京来的评委啧啧赞叹。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获知,这些民乐演奏人才平时参加大型演出的机会很少,多是在小范围搞搞活动,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观众又很难欣赏到高规格的民乐演出,想听民乐不知上哪去。而作为国有的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省民间艺术剧院民乐团、市歌舞剧院民乐团等,大多有各自的演出领域,或要常年参加旅游定点演出,或主要为本团的演出担当伴奏,面向普通市民的演出并不多。于是,民营乐团看准了这个市场空当。
说起投资创办陕西民族乐团,团长王智兴颇为感慨,他本人就是民乐爱好者,自学拉二胡、弹大阮。上世纪70年代,他是黄河机器厂民乐队的骨干,后来还组建了黄河民族乐团并担任团长。2003年,这个乐团参加陕西省首届民歌民乐大赛和全国第二届民乐邀请赛,都获了大奖。在喜悦的同时,王智兴又有了新的想法:黄河民族乐团多是参加公益性演出,哪里邀请就上哪里演,能否开拓思路,吸纳专业人才加盟,走一条专业化、市场化的路子?他的想法得到了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鲁日融、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等人的支持。2007年5月,民营性质的陕西民族乐团成立了。王智兴告诉记者,民营乐团机制灵活,实行市场化运作,既要让观众欣赏到高雅艺术,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他创办民营乐团的初衷。
3个月后,我省又一家民营乐团———陕西室内乐团挂牌成立。团长罗少亭原先从事艺术工作,懂专业,又在市场上闯荡过多年,用他的话说,“成功过,失败过,现在就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管理灵活采取计件工资制及签约制
民营乐团纷纷成立,业内人士都感到新鲜。有人疑惑:办乐团是个花钱的事,国有乐团生存都困难,都在找米下锅,民营乐团靠什么发展?据记者了解,这两家民营乐团没有任何经费来源,他们与国有乐团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面临的生存压力大得多。
王智兴告诉记者,陕西民族乐团现有80余人,从事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打击乐演奏的约60人,其他人员约20人,声部齐全,能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民乐作品。购置乐器、设备,支付指挥费、演奏员排练费、演出费等都由王智兴个人开支。“我们实行计件工资制,团员干什么活拿什么标准的工资,指挥、声部长、声部首席、独奏演员、演奏员,以及剧务、乐务、策划管理人员因为工作的质和量不同,工资标准也不一样,彻底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乐团每周3次排练,全部在晚上进行,不影响演奏员的本职工作,排练有交通补助,正式演出时还有演出补贴。
与陕西民族乐团相比,陕西室内乐团的人员要少一些,该团的演奏员大致分为3类,一是签约演员,每月底薪500元,两个月后为1000元,演出另有演出费;二是特邀演员,主要是从省市文艺团体退下来受聘到该团的老艺术家,工资相对较高;三是流动演员,以民乐专业在校学生居多,因为他们还没毕业,不能签约,每次排练都发给排练费,演出还有补贴。团长罗少亭说:“我觉得我们的团员远远没有获得应得的收入,他们中不少人是省上一流的指挥和演奏家,年薪应该是5万元甚至10万元。等我们团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造血功能,这个目标应该可以达到!”
罗少亭还告诉记者:“团里一年一签约,每半年进行一次业务考核,两次考核不合格就要被解聘。”陕西民族乐团则实行末位淘汰制,表现不好的人员随时可能离团。
走向市场参加大型演出打响知名度
虽是民营乐团,但实力毫不含糊。陕西民族乐团汇集了陕西音乐界的众多知名人士:艺术顾问鲁日融、艺术总监刘宽忍、首席指挥张新怀、常任指挥张进军,作曲行军、邵华,特邀演奏家马迪、王厚臣、方灵芝……陕西室内乐团的常任指挥是青年演奏家、指挥家张延武,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张列担当艺术顾问兼特邀指挥,二胡首席关彤、大提琴首席樊兴智、贝司演奏家顾永厚都是刚从“陕歌”退下的老艺术家,其他团员有的刚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有的还是民乐专业在校大学生,全部是专业人才。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记者走进陕西室内乐团的排练室。张延武正在指挥团员们排练民乐合奏《大宅门写意》,悠扬的京韵京腔在排练室内回荡着。不论老艺术家还是新秀,神情都非常庄重,演奏得一丝不苟。据了解,在前不久举行的陕西省国乐展示月活动中,陕西室内乐团参加了演出,在广大民乐爱好者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除参加陕西省国乐展示月的演出外,陕西室内乐团12月底还将举行一场“迎新年名家名曲民乐专场”,除邀请省内的二胡演奏家吴彤、笛子演奏家张延武、古筝演奏家常晓东外,还将从北京邀请著名板胡演奏家沈诚、琵琶演奏家杨靖等,阵容相当整齐。陕西民族乐团团长王智兴认为,民营乐团以演出求生存,以质量赢得市场,要打响知名度,就得不断地参加演出。
生存打拼自身要有商业运作意识
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人员流动性强,民营乐团在发展中有优势,更有困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陕西民族乐团和陕西室内乐团并不是我省最早成立的民营乐团,在其之前,陕西长安龙族妙音女子古乐艺术团、西安市红叶民族乐团等都已开展活动,并在市场上闯出一条发展之路。
陕西长安龙族妙音女子古乐艺术团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猛,该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为己任,不仅定点在小雁塔演出,还远赴海外,把长安古乐的独特魅力到处传扬。
西安市红叶民族乐团由20多名痴迷民乐的中老年演奏员组成,队伍精干。由于是民营性质,机制相对灵活,除参加一些剧场演出外,他们广泛开拓演出市场,会议助兴、婚礼伴宴、开业庆典、社区演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该团副团长高振基告诉记者,西安市红叶民族乐团由民乐爱好者组成,每周定期排练,一有演出队伍立即能组织起来。高振基认为,民营乐团要生存,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一定要有商业运作意识,广泛联系、灵活出击。据了解,该团的演出既有民乐合奏,也有二胡、葫芦丝、巴乌等器乐独奏,用高振基的话说就是“小、快、灵”式地占领市场。而且该团的表演形式多样,在助兴演出时,除演员演奏外,有时还邀请到场嘉宾同台即兴献艺,以达到宾主尽欢的目的。
未来发展需要政府扶持观众支持
民营乐团以崭新面貌出现在古城西安,为民乐界带来一阵清风,同时也为文化体制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对于未来的发展,罗少亭充满信心,他认为民营乐团前期的投资必不可少,要让它良性发展,关键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不办则已,要办就办最好的,办一个高起点、高水平的乐团。下一步我们不仅要与陕西的民乐名家合作,还要在全国范围邀请民乐高手担当艺术指导,哪里有市场就上哪里去。”他认为,只要经营得好,民营乐团照样能打响全国。
但同时人们也看到,没有任何资金来源,没有固定的排练场地,管理相对松散,人员流动性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乐团的发展。王智兴说:“任何人都不愿做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事,要发展自己的队伍,打拼出一片天地就更不容易了。不过现在虽困难点,但在“十一五”文化政策的指引下,民营乐团的崛起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艺术素质的提升,高规格的民乐演出肯定会有市场。民营乐团在发展的同时,希望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让我们多点演出机会。我们还想在古城找一个固定的演出场所,举办周末、月末民乐欣赏会,切切实实为乐迷们做点事。”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指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政策对民营文化企业大力支持;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陕西省文化厅明确提出扶持民营团队的政策导向,对国有、民营、个体一视同仁、并重发展。他认为,“长安乐派”在国内民乐界影响深远,民乐作品丰富,陕西民乐人才济济,而国有乐团不可能完全吸纳,迫使民乐演奏者寻求其他发展途径,这些都为民营乐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刘宽忍认为,乐团要改变观念,观众同样要改变观念。“现在一有演出,就有人来要票,养成了白看戏的习惯,这是一种思维惯势,也是对艺术家劳动的不尊重。这种观念不改变,演出市场的活跃就无从谈起。”
业内人士则认为,民营乐团的出现对推动陕西民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先,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国有乐团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最终使市场活跃,观众受益;其次,国有乐团、民营乐团在发展中各具优势,前者是“正规军”,阵容整齐、健制完善、演奏水平高,后者是“游击队”,机制灵活、发展势头好,二者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可以相互借鉴,不断完善。说到底,国有乐团和民营乐团都得在市场中求生存,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