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服务 » 乐器导购
  乐器导购
从单簧管演奏历史浅谈技巧与音色的融合
[2007-12-27]

    作者:孙迪(广州交响乐团首席单簧管演奏员)

 

    摘 要:单簧管的演奏技术以及音乐表现的发展历程,是随着音乐实践的变化而逐步丰富和提高的。通过了解历史来提高音乐修养,是加强演奏表现力的重要方面。文章从单簧管的发展历史纵览、单簧管演奏的技能和表现两方面来谈单簧管技巧与音乐的融合。

 

    关键词:单簧管;技巧;音乐性

    单簧管的演奏技术以及音乐表现的发展历程,是随着音乐实践的变化而逐步丰富和提高的。新的音乐作品、新的表情记号,不断驱使演奏者寻找不同的演奏手法;不同的风格流派,迫使表演者努力挖掘单簧管的表现潜力和技术极限。如果对这些所知无几,就会对不同时期的乐队和重奏、独奏作品、以及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风格、表情的差异性视而不见,停留于单纯匠气的演奏中,不去精研音乐表现手段。所以,通过了解历史来提高音乐修养,也是加强演奏表现力的重要方面。下面,就让我们回溯单簧管在音乐演奏史中的具体发展、变迁,从中获得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 单簧管发展历史纵览

    正如所有其他管弦乐队中乐器的发展一样,单簧管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诞生到初步运 用,再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时期。

    在18世纪时,单簧管的前身是一种名为沙律莫(ehaiumeau)的早期单簧管。其音域较现代单簧管狭窄得多,它在乐队作品中的任务,只是担当其他簧类乐器或所谓“古高音小号”的助奏。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根本未考虑到这个乐器的声部使用。早期将单簧管正式列入演奏之中,始于巴洛克时期的几位大作曲家:维瓦尔第和(1678-1741)泰勒曼(1681-1767)以及亨德尔(1685-1759)等,他们在其协奏曲和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在乐队编制中初步运用单簧管与长笛和双簧管进行搭配。然而,这时候单簧管仍然只是次要的辅助性、助奏性乐器,谈不到对之声音和技巧的刻意使用。

    从18世纪中后期,在法国、捷克等国家的一些作曲家,开始将单簧管作为乐队中的一种半常规乐器。例如法国作曲家(1683-1764)拉莫在自己的几部歌剧中,将单簧管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声部。J.C·巴赫在自己的歌剧《猎户星座》中也相当引人注目地运用单簧管。与此同时,单簧管也成为法国军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旋律性乐器。在这个时候,单簧管虽然其本身的乐器结构和制作水平并没有达到很高水平,但它已是乐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单簧管的进一步运用,与18世纪中后期交响乐队的整体崛起密切相关。这要首推这时期最为重要的曼海姆乐派,以卜斯塔米兹为首,他提升了整个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使世人惊叹不已。在他的乐队中,单簧管也作为一种必备的音色性乐器。除了强大的弦乐队震音的魔力之外,富于旋律性和青春气息的吹奏类乐器在交响乐的抒情性段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其后维也纳乐派作曲家的交响作品中对单簧管的运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单簧管乐器自身结构和演奏技术的改进。

    维也纳乐派中较为全面运用了单簧管,并极大提升了它的表现力和·技巧的作曲家首推莫札特(1756-1791)。他在周游欧洲时受到曼海姆乐派的强烈影响,在他此后的歌剧作品,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中都极为出色地运用了单簧管,表现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心理的发展。在他的交响作品,特别是《降E大调交响曲》(K39)和《g小调交响曲》(K40)中,运用了两支单簧管,并使其音色和技术表现性大为提高。可以说单簧管占据了作曲家音乐构思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在莫札特创作的后期阶段,单簧管越来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如《降E大调木管五重奏》,还有著名的《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以及作于去世前两个月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它直到现在还是单簧管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交响乐大师,贝多芬(1770—1827)极大地发展了交响乐的表现手段,在他的9部交响曲中,单簧管的重要性逐级提高。尤其是在他的《第6交响曲》《第8交响曲》和《第9交响曲》中,单簧管担当了许多片段的独奏旋律乐器。从内在的抒情段落到粗犷的、谐谑性的民间舞曲旋律,极大拓宽了单簧管的表情范围。此外贝多芬还创作了大量的木管、单簧管重奏作品。

    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单簧管独特的音色和音区特点又得到了深层次的开拓。在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的歌剧《自由射手》,单簧管低音区的特异音色用来表现魔王的阴沉和凶险;而在门德尔松(1809—1847)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中,单簧管快速流动的经过句表现的是神奇的魔法世界。罗西尼(1792—1868)用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咏叹调展示了单簧管断奏的奇妙效果。此外如勃拉姆斯、瓦格纳、李斯特和舒曼等人,对于单簧管的演奏和音色表现力都作出了极大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柏辽兹(1803—1869),作为一位乐队配器大师和标题音乐的创始人,他在其代表作《幻想交响曲》中用单簧管刻划了怪异的、备受嘲弄的音乐形象,在最后乐章中对降E调单簧管的运用极为成功。在序曲《罗马狂欢节》、清唱剧《浮土德的责罚》中,单簧管的运用也处处可见匠心。

    在19世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那里,单簧管的运用也极为频繁。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1804—1857)在其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伊凡·苏萨宁》之中都写有独具特色的单簧管独奏段落。柴科夫斯基在其交响曲和歌剧作品中,频繁使用各类不同调单簧管。缺少了单簧管,就无从想象《第五交响曲》一乐章的开始部,以及《第六交响曲》的副部主题。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将单簧管作为一种音色乐器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在他多部童话歌剧和交响曲中,单簧管的作用不只刻划人物性格,同时也营造了整个音乐的情境氛围。他还作有《降B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进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时期,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拉威尔(1875—1937),现代派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以及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1906—1975)、肖斯塔科维奇(1891—1953)、哈恰图良(1903—1978)等人,都从不同角度发掘单簧管的音乐表现力。在印象派作曲家那里,单簧管主要作为音色乐器,演奏不同的音块、音型,丰富他们音乐中的瞬息万变的色彩。例如德彪西的《大海》《夜曲》等作品;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舞剧《达芙尼与克罗亚》等等。在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彼得鲁什卡》《火鸟》《春之祭》中,他甚至运用到成组的单簧管乐器,从小单簧管一直到低音单簧管,使用多支单簧管演奏快速经过句,大量的跳跃性音区,革新了单簧管的表情机能。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也为单簧管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主题和段落。如肖斯塔科维奇《第9交响曲》的慢板主题、《第5交响曲》中谐谑曲独奏段落,普罗科菲耶夫的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以及家喻户晓的《彼得与狼》中的单簧管独奏段落,都极为精彩。

    在整个20世纪,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了单簧管,并对它的演奏技巧和声音潜能做了创造性的探索,使其表现力走向更有创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