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交响乐”这个名词经常用来表示任何大型管弦乐作品,就像交响乐团既能演奏各种管弦乐曲,也能演奏交响曲。但在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交响曲这个词却有更专门的涵义。当时和现在一样,交响曲是为大型管弦乐团所写的作品,但简单的说它是奏鸣曲(sonata)这种音乐形式的一种变奏。而奏鸣曲传统形式的这个关键提供我们了解交响曲。 奏鸣曲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非常大。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都用这种曲式创作。但要辨认一首奏鸣曲通常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用这种曲式所写的曲子可以有很多种名称。例如用五种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可以称为五重奏(quintet);用八种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可以叫做八重奏(octet)。交响曲本质上是一首为整个管弦乐团而写的奏鸣曲。如果作品是为一独奏家和管弦乐团而作,则为协奏曲。 18世纪期间,奏鸣曲发展出更加清晰的结构。因而到了贝多芬时,奏呜曲几乎都是三个或四个区分或乐章(movements)。分乐章的好处可以使作曲家把不同的情调组织到单一的作品中。以快板乐章来看,第一乐章往往最长,但速度也较快。第二乐章缓慢而抒情。第三乐章激动人心,轻松愉快。 早期的交响曲倾向于采用三乐章的结构。到了海顿(1732-1809)的时代又增加一个乐章。新加的乐章通常跟在第二或第三乐章之后。这个新乐章一般都以当时舞会上很流行的舞曲——小步舞曲为主。 交响曲较长的第一乐章几乎都是振奋人心,热烈鲜明的,像嘹亮的号声,促使听众端坐聆听。但是它的乐团和范围几乎比其他几个乐章来得宽敞。因此交响曲较长的第一乐章几乎都是振奋人心,热烈鲜明的,像嘹亮的号声,促使听众端坐聆听。但是它的乐团和范围几乎比其他几个乐章来得宽敞。
|
自然地,交响曲中第一个而且最长的乐章具有复杂性的结构,称作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有三个主要部分: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在呈示部中,作曲家用了两个主要的曲调或旋律,叫做主题。而这两个主题通常在感觉上是成对比的。第一个主题活泼有力;第二个主题则比较柔和。而通常在两个主题之间会有一个短暂的过门。发展部中作曲家将主题发展陈述。在再现部,音乐又回到呈示部的主题,但稍有变更。许多作曲家也都会在乐章,或简短、结束之处,也就是尾声加上一段缓慢的序曲。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通常是缓慢而抒情,最迷人的旋律通常就出现在这个乐章。第二乐章的结构非常简单,但也比较冗长。这一乐章的结构像歌曲,以一个曲调开始,再转调为另一个曲调,然后再回到原来的调子,演奏第一个曲调。 舞曲乐章原来是一对舞曲,一是小步舞曲,一是三段体(也是一种小步舞曲)。贝多芬把此乐章的速度加快,称之为诙谐曲,字面上意义就是“戏谑”的意思,但它仍然是舞曲音乐。在贝多芬以前也有作曲家写过“嬉戏”的音乐。但贝多芬是第一个把诙谐曲纳入交响曲的人,他的作法非常成功。因而后来的作曲家,也都将诙谐曲纳入交响曲式中。 从很多方面来看,终乐章与第一乐章非常相近,通常是以一种简化的奏鸣曲式完成。按照其多芬当时的传统,交响曲总是以快乐的曲调作为结束。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Pathetique)中那种悲伤的结尾是后来才有的。因而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也同第三乐章一样,往往以舞曲为基础。 今天看来,这种复杂的结构似乎有些拘束。但是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作曲家用这种形式创作了极为丰富多彩的音乐。贝多芬晚期的交响曲与海顿的交响曲有惊人的差异。布拉姆斯的交响曲与莫札特的交响曲也无相似之处。有些作曲家继续用传统结构进行创作,其他一些人则完全摒弃了这种传统。交响曲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透过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而变得更力、宽敞、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