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资讯 » 演出信息
  演出信息
5月31日浙江音乐厅邀您共享民乐盛宴
[2010-05-24]

    舒爽的五月,各地音乐会盛行。精彩的民乐奏出一幅幅晚春的美妙篇章。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先生,与著名高胡演奏家黄丹鸿、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等将于5月31日同台献演浙江音乐厅。一台精彩纷呈的民乐盛宴即将开始,敬请期待!本场音乐会票价:180元/80元/50元 订票热线:0571-86855649 15824455933 曹老师

节目预告:

1、舟山锣鼓《渔舟凯歌》作曲:朱良楷、顾生安、姜水林、张全夫 编配:李晓琦

排鼓:王轶炜    十面锣:汪悦洲

    乐曲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首反映浙江东部沿海渔民生活的经典作品,也曾经是当时国家艺术团出访演出的必演节目。

    乐曲表现了出海捕鱼的船队满载而归,亲人们在岸上欣喜相迎,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乐曲在借鉴浙东民间吹打乐基础上,将打击乐与民族管弦乐熔为一体,并充分发挥了富有浙东特色的十面锣、排鼓的表现功能,使乐曲具备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气息。

2、管弦乐《短诗四首》                   作曲:韩兰魁

    韩兰魁,著名作曲家,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教授。创作有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多部,其中交响乐《丝路断想》获中国文华音乐作品奖,参与创作的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音乐创作特别奖,舞剧《满江红》获第二届全国舞剧比赛银奖。

    《短诗四首》是一部随笔式的小组曲。作曲家根据春、夏、秋、冬四幅画面,创作了《春天》、《心潮》、《秋叶》、《走出沼泽》四段音乐,通过对不同景色和情绪的描绘,用诗意的语言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

3、骨笛与乐队《原始狩猎图》    作曲:钱兆熹   独奏: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

    1972年,在浙江余姚市河姆渡出土了160多件骨哨和骨笛,据测定,它们是踞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最古老的乐器。演奏家用鸡腿骨研制了河姆渡骨笛的仿制品,这支仿制骨笛在音色、音域和音调上与出土的骨笛完全一样。

    乐曲采用简洁朴素的音乐语言,充分发挥了骨笛独特的表现力和淳朴的艺术魅力,通过各种乐器特殊的演奏方法,展示了一幅远古时期人们在夜幕中狩猎的画面。乐曲大胆地加入了人声,把先民们发现猎物时的激动心情和捕获猎物后的狂欢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4、广东音乐二首           独奏:著名高胡演奏家黄丹鸿                              

    广东音乐是产生于广州方言区的器乐品种,本世纪初发源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它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吸收了中国古代,特别是江南地区民间音乐的养料。上世纪20年代初至解放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达300多首。解放后,广东音乐又有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不少出色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一大批新作品广为流传。广东音乐主奏或特性乐器是高胡。它与二胡的型制基本相同,只是琴筒更细短。上世纪初,民间艺术家吕文成把二胡的外弦,从丝弦改为钢弦,定弦比二胡高出四度或五度,使音色更加明亮。演奏时两腿夹持琴筒,以控制音量。 

(1)《平湖秋月》                          编配:王卓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他曾于金秋时节畅游杭州,触景生情,创作该曲。曲中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秀丽景色的感受,曲调既采用了浙江的民间音乐,又有广东音乐的风格,它是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2)《步步高》                           编配:王卓

    《步步高》也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他在《步步高》中创造了大起大落的旋律和递升、递降的严整曲调,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该曲的命名应该说与乐曲在结构层次上的递升递降有关,给人以更上一层楼之感。

5、交响诗《我的母亲》                   作曲:张大龙

    张大龙,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创作过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多部,其中包括了电影《站直了,别趴下》、《没事偷着乐》;电视剧《关中往事》等。

    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以传统的作曲技法、深沉细腻的旋律,以及极富张力的和声语言,表现了母亲宽广的胸怀、所经历的苦难和对母亲的无限敬仰之情。该作品曾获全国管弦乐作品大赛二等奖。

                               中场休息

6、管弦乐二首

(1)江南丝竹《欢乐歌》  编曲:王甫建   编配:李晓琦

    这首乐曲改编自“江南丝竹”著名的同名乐曲。“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个以丝弦、竹制乐器为主要演奏乐器的音乐样式。由于乐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曲风活泼,因此,该乐曲通常都是在喜庆的场合中演奏。        

(2)越剧音乐《丽人行》  编曲:姜学尚   编配:李晓琦

    乐曲以江南的越剧音乐为素材,以中国人熟知的《梁祝》、《红楼梦》等爱情故事为主线,用浪漫抒情的音乐笔触,描绘出美丽少女对爱情的美好遐想。乐曲中《丽人行》主题歌,把全曲推向了高潮。

7、胡琴与乐队二首         独奏: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

(1)板胡《哥哥回来了》           作曲:张长城、原野    编配:莫凡

    乐曲根据“碗碗腔”音乐改编而成。“碗碗腔”是流行于陕西华山北麓华梁等地区的皮影戏剧种,因以碗碗(形如小铜钟)为主要的打击乐而名,其音乐委婉动听。乐曲开始以欢快华丽锣鼓般的节奏,表示热烈欢迎亲人的场面;第二段转入慢板,旋律委婉悠长,加以富变化的演奏技巧,细腻而深刻的抒发了深厚的情谊及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曲调,向人们在欢腾的锣鼓声中唱出了欢送的歌声。

(2)京胡《夜深沉》                编曲:吴华    编配:陈乐昌

    《夜深沉》原本是昆曲《思凡》中的一个唱段,经过历代京剧琴师的改编而成为京剧的著名曲牌,在此曲中,作曲家大胆地把单一板式发展成由行板、小快板、快板、垛板、急板等多板式的大型曲牌。乐曲表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典雅温柔、英姿飒爽的美丽形象。曲调沉雄激越,气势磅礴,令人荡气回肠。

8、扬琴协奏曲《黄土情》   作曲:黄河  配器:谢鹏   黄河

独奏:黄 河 

助奏:朴文琳(首届cctv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扬琴青年组第一名)

王  瑟(首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扬琴少年专业组金奖)

演唱:寇 富(首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十大歌王获得者)

天问:来自遥远的呼唤。

倾听:来自大地之声音。

唤起:心灵深处之共鸣.。

诉说:纯朴憨厚的情怀。

天和地,风和雨;

信天游,黄土地。

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

那里有无限眷恋的热土地,

那里还有西北人的梦想穿越,

那里更有令人神往的——黄土情。

    这是一首极富西北风情的扬琴协奏曲。扬琴独奏与乐队协奏交相辉映,高潮迭起。听者可以从慢板主题和广板中感受到西北人民的纯朴和真情;还可以从中段赋格中听出西北人洋洋自得的情趣;更能从快板节奏和配器上的变化听到西北人民的粗犷和热情;最后在原生态和交响乐的辉煌全奏中嘎然而止,令观众对西北风情的神韵留下美好的记忆……

9、交响组曲《大唐》                     作曲:崔炳元

    崔炳元是一级作曲、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陕西省乐团团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其主要室内乐、交响乐作品有:钢琴组曲《西藏素描》、音乐散文诗《读杏坛》、英国管与小乐队《女神》、交响诗《炎帝颂》、交响音画《飞天—敦煌舞韵》、交响诗《背山的人》、交响诗《拓荒人》、交响组曲《大唐》。

    交响组曲《大唐》是崔炳元应邀为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大型音乐喷泉而作,自2005年2月5日至今,已播出3000余次,成为西安标志性音乐。同时,交响组曲《大唐》由中国交响乐团、陕西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在北京、西安、成都等地多次上演,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全曲由五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雁塔鸣钟》:主题素材是西安鼓乐中极有特点的音调。由弦乐和木管的六连音群表现出流动的背景,由弱至强推出宏亮的钟管齐鸣;继而是乐队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回响;中段是由弦乐和钟奏出的优美主题,紧接着乐队逐次加入,将乐曲推向高潮后突然煞住,出现余音回荡缭绕的钟声,形象地描绘了“雁塔晨钟”这一为人们所熟知的壮美景观。

    第二乐章《水流梵音》:优雅的英国管奏出主题,在弦乐、木管流动的音型和木鱼、碰铃变化的节奏烘托下,勾勒出一幅清淡而雅致、神秘而幽静的佛教圣地的写意画。

    第三乐章《霓裳艳影》:主题素材取自西安鼓乐曲牌《杨柳枝》,由琵琶担纲主奏乐器,在交响乐队的协奏下,彼此呼应,张弛有序,表现了白居易诗《霓裳羽衣舞歌》中所描述的“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的柔媚舞姿。

    第四乐章《古道驼铃》:中提琴、竖琴和铜管奏出持续不断的固定音型和打击乐器模仿的叮咚驼铃声,衬托着富有西域和中亚特点的音乐主题,描写出古时一支支行进在广袤大漠和空旷草原上的商队、不畏艰难险阻,开拓古丝绸之路的生动情景;同时也意喻着唐玄奘万里西行取经的壮举。

    第五乐章《盛世雄风 》:主题是第一乐章的再现。乐曲大气磅礴、雄浑激昂、极富冲击力,既展示出大唐盛世时的巍巍雄风,又象征着跨入新世纪的中国人民坚定豪迈、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