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采访团的记者在建设好的广州大学城体育馆内采访拍摄。
■在黄埔区南海神庙海不扬波广场,市民表演小型的祭海仪式,让现场的中央媒体记者领略了一回岭南文化。
■在广州新中轴线上,记者们头顶蓝天白云拍摄广州新电视塔,感受着广州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站,记者们'围攻式'采访亚运比赛时的交通线路规划情况。
■新快报记者 宁彪/摄影报道
蓝天白云下,颇具岭南水乡建筑韵味的广州亚运城十分抢眼。城内的建筑物已错落有致拔地而起,绿茵深处,小桥流水与远处正在建设的亚运城相互映衬,成为一道美景。近日,在中宣部新闻局组织的中央媒体“广州亚运行”中,众多记者走访了建设中的广州亚运场馆,并穿街过巷体味老广文化。
第一次来到亚运城,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友文感叹:“亚运城可以说是节约用地的典范,其功能区分科学,建筑造型美观,尤其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舒晶晶觉得,广州歌剧院等新中轴线上的公共文化建筑让人觉得特别“提气”:“广州不仅经济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文化环境和文化软实力也有显著的提升。”在几天的走访中,每天都顶着蓝天白云,又得知政府投入了数百亿元治水,记者们切身感受到了广州超前的环保意识。
有近十年体育报道资历的新华社记者王镜宇说:“举办亚运会时,广州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覆盖80%的比赛场馆,这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承诺。目前从线路规划和场馆布点来看,无疑可以实现。”到时候,市区内绝大多数观众都可以乘坐地铁和公交在45分钟内到达亚运比赛场馆了。
中国日报记者邱铨林作为一名常驻广州的媒体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亚运带给广州的变化和带给广州人的实惠。“广州以亚运为契机,推进旧城改造,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环境整治,这都体现了广州的长远眼光和务实风格。亚运不仅仅是一次热热闹闹的盛会,它应该给广州留下一笔无形的财富。”
在与广州市民的接触中,中央媒体采访团的记者充分感受到了广州市民对亚运的支持和信心。谈及对亚运筹备工作的印象,他们口中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务实”与“细致”,并普遍表达了对广州举办“史上最好亚运”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