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服务 » 乐器导购
  乐器导购
月琴名家和名曲
[2007-12-30]

        月琴在京剧伴奏中,与京胡、京二胡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三件头伴奏乐器。在其 它戏剧、说唱、歌舞、民俗、少数民族音乐中也有运用。以下是器乐中有用到月琴之乐种:河南鼓子曲、陕西碗碗腔、闽西十班、粤曲(硬弓组合)、潮曲(广东汉乐)、海南八音、鲁声、北管....

      阮咸之衍生乐器,除月琴外还有一种台湾乞丐琴。

        台湾之乞丐琴, 为月琴、秦琴、阮琴之综合体。音箱如月琴,但颈较长,型如阮琴而较小,弦较细音色如秦琴,采民间之七平均律,多用为乞歌<劝世调>、说唱<思想起>中之伴奏器。

        陕西渭南诸县,如大荔、朝邑、华阳等地区流行的碗碗腔,原为皮影戏。伴奏乐器以硬弦(二股弦,即四川之盖板子)、板胡、月琴为主,称为三大件。月琴为领奏乐器,叫前手。它的共鸣体是扁八角形,而非满月形。两弦、十一品。演奏时,左手食指戴铁帽。用长竹签拨弹。

        月琴在彝族人民音乐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年节喜庆的跳歌活动中,与口(簧)弦配合是不可缺少的乐器。青年男女围著圆圈踏节起舞,边弹边唱边跳。口琴与月琴是谈情说爱,表达感情的工具。有'月琴会唱歌、口弦会说话'的谚语。

        彝族四弦是彝族『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四腔、五三腔)山歌,与『正弦调』(只舞不唱)、『杂弦调』(边唱边舞)之主要伴奏乐器。

        其它哈尼族、布依族均有月琴类乐器(含六角、八角形),著名的艺人有王国民、李富祥、沙嘎拉和、吉子阿布等。其它的月琴名家尚有 冯少先、莎玛乌芝、甘永康、顾永湘等。

        台湾早年最有名的月琴独奏曲,是云南白族月琴演奏家,李永年编奏之彝族月琴曲<敉西调>。'敉'字为唱片界误为是'数'字之简体字,故<数西调>作为台湾区音乐比赛各弹拨乐器之指定曲,近三十年一直延误至今未改。

        月琴的专门书谱,相对於其它弹拨乐器,是比较少的, 甚至少於东不拉、热瓦普。主要的有: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程午嘉(1902-1985上海)编著<<月琴、秦琴、三弦>>一书,有<双牛耕田>、<挖河泥 >、<挑河泥>、<夜耕>、<春天>、<打麻雀>、<江南三月>、<田边小唱>、<划船小曲>、<引水上山>、<黄浦江灯火>、<锡山之夜>等曲目。

        1973年顾永湘编著<<月琴弹奏法>>一书,有京剧唱腔选段四段。

        1976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黑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冯少先(1939-黑龙江)编著<<月琴演奏法>>一书,作有<北方生活素描>月琴组曲、<松花江渔歌>(1963北京音乐出版社)、<百万雄师过大江>、<蝶恋花>、<仓山歌声永不落>、<大象>、<鄂伦春篝火>、<铁人之歌>。四川(西康)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莎玛乌芝(1936-四川彝族)创作<春天的姑娘>、<春回彝寨百花开>。编有彝族月琴曲<雷波调>、<布托调>、<金阳调>、<威宁调>、<敉西调>、<大里弦>、<括地风>、<甘洛月琴调>等四十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