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音乐的王国里,钢琴以其音域宽广,音色、力度变化丰富著称。其本身特殊的发声原理决定了它歌唱性演奏的困难,在钢琴学习训练中,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这对每一位演奏者都有极高的技术、素质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下面,是我在学习实践中关于如何逐步提高和完善“歌唱性演奏”的一点认识。
第一步,懂得如何去“听”。
在平时弹奏练习时,学会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学习几个音的连线和乐句的连线时,要听音与音之间是否能够连接起来:学习乐段时要结合各句的句头、句尾、句中的语气、强弱等去听音乐的进行。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下,心中就具备了这种音乐能力。
第二步,正确运用技术,合理分配力量是发出“歌唱性”声音的基础和保证。
要勤奋练习,具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正确运用力量,首先是指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协调运动,进而是指身体其他部分的力量给予和结合。这种力量的传送是否协调正确,是使钢琴产生良好声音效果的关键。通过调节和控制,由这样大大小小的力量,经过灵活自然的变化应用,给我们的声音变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第三步,运用正确的呼吸进行“歌唱性”触键的演奏。
我们知道:“呼吸”是生命的基础。说话要断句,是气息的一种自然条件反射。音乐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状态。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的长短之分;有抑扬顿挫的语气的变化;有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结构性和完整性。所以我们也需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来进行演唱、演奏。
钢琴要想弹出好的连奏是不太容易的,这就需要通过手指、手腕合理的动作搭配,来构架合理的乐句。这些力量的变化常常是由我们的呼吸决定的。由于呼吸带动整个身体,力量从腰部到大臂,从肘部再传到手指,所以运用到不同的重力条件改变下键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声音变化,如:离键的不同高度触键;变化手指离键速度。当然,手指是始终处于适当紧张状态的,动用积极的内控力弹奏,学会用手臂的力量贯穿一条连线或一串音流,不要把一个个音弹得停滞不前,而要弹得向前流动,一气呵成。通过手的“呼吸”来调节肌体的放松,同时划出乐句的轮廓,勾勒出作品的线条,对每个乐句的语气、起伏、句头、高点、句尾等都安排处理好。
进而要分析、感受乐曲并作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发展,哪里该连奏、哪里该断奏、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变换速度等等。在演奏钢琴作品时,随着音乐作品旋律的高低、力度的强弱、速度的急缓、节奏的疏密、情感的变化所表现出的紧张与松弛,我们自然而然地会为这些变化而吸气、呼气、闭气。当我们表现出这些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随着呼与吸的动作而起伏,听众就会随着我们的呼吸,感受到音乐情绪的细微变化,并能够理解作曲家和演奏者的思想情感而产生共鸣。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