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学院 » 音乐知识 » 小提琴 » 考级指导
  考级指导
怎么正确看待小提琴考级
[2008-09-27]

   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人数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在某些考点限制报名人数。社会上组织考级的单位也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的许许多多家长已把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提到日程上了。现在的问题是,音乐教育(放宽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否大家都能共识了呢?看来还有待各方面的努力。

   上什么语文课呀?只要能认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学什么数学呀?能赚点钱,做小买卖会算帐就行了。”现在如果听到这种论调一定觉得很可笑,但在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扫除文盲的初期,持这种看法的人可是很不少。

   我们让孩子学钢琴,只要能弹几个小曲就行了。让他们学小提琴,能拉出几首歌就满意了。”目前有不少家长,甚至一些教乐器的老师,也多少持有不同程度的此种看法,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我们现在还处在扫除音(乐)盲的初期,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让孩子们学习乐器的战略意义。

    前面那种不学文化的论调,在大、中、小城市中大概已没有人赞同了。现在,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文化课学习都是很重视的。他们的目标,大多是定位在让他们的孩子能上初中、高中,考大学,甚至将来当研究生、博士生等,所以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要达到这一远大的目标,必须从小打好基础,学好文化课。而学校方面呢?也是以此为目的,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升学率的增长(我们不在此讨论追求升学率的利弊问题)。所以,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光是从120的加减法,就要学习一个学期,为的是打好基础。倒是没有听说:“我们的小孩将来又不当数学家,学这20个数字干吗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他们在幼儿园时就会算了。”再说语文课,小学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的,生字、字词等都要反复写、反复练,做各种各样的篇子。很多家长还专门去书店,买来各种同步辅导教材让孩子做,也没听见家长报怨说:“我们的小孩将来又不当作家,干什么又背单词又造句的,错几个字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那种认为学习乐器,只要能会演奏几个小曲就够了的看法,却大有人在。持这种看法的人,并没有认识到让孩子学习乐器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他们抱有一些其它的想法,如:拿了考级证书,可以当特长生,然后进重点中学或大学等等。因此,他们不考虑学习乐器(也是一切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规律,盲目地拔程度、跳级。他们意识不到打基础的重要性,而仅仅让孩子练习考级的某几首乐曲。这些家长们可能现在还不知道,这样做会对他们的孩子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就像从小不管孩子的文化课学习,等长大了再补就困难得多了。学习乐器还有它的特殊性,就是童子功的问题,随着年龄的长大,手指会慢慢变“硬”,就像练体操,教练们不会去选十一、二岁的苗子来培养,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胳膊、腿已经(相对来说)长得太硬了,不可能再训练了。学乐器,特别是弦乐器或钢琴,也有这个问题,如果小时候不抓紧,就会把孩子耽误了,将来再补是补不回来的。

    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小孩仅上了一年学,然后,把三年级的数学和语文考题背熟,直接参加考试。考个60分之后,赶快接着背五年级的考试题,考完后再啃中学初三的考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算进入北京大学的天才少年班吗?如果真有这么一位家长,让自己的小孩像这么去做的话,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个家长的思维有毛病。而现在可悲是,这种现象确确实实在广大的业余学习乐器的家长和学生中出现。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为了使众多学习乐器的青少年,真正地达到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的目的,极尽全力规范业余教育,使他们尽量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我们所制定的,各种乐器的九级(后又增设演奏文凭级)考级教程,就是要与九年义务教育制相接轨,目的是培养一批有较高音乐素质的国家建设人材。这九级的考级教程(有的专业还仅仅是考题)是要让学生至少学习十年以上,才能学好的课程。一般说来,小学毕业时,考过四级或五级比较合适(管乐器因学习起步晚,级别还可低一些)。初中毕业考过六、七级,高中毕业考过九级,上大学时,再考演奏文凭级,这样的进度就比较适合。而现在呢?多少学生为了考级,教程中所规定的必练曲目不练全,仅练考级的某几首乐曲,而且考个勉强通过(最多是60分)后,立即又准备考下一级的曲目,有的甚至还要跳级,往更高的级别考。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和前面所讲的小学跳级一样吗?遗憾的是多少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危害性,而更为遗憾的是,某些教育部门或学校,还专门定出了特长生的级别,必须是某某级以上,这就迫使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当上特长生,不得不硬把学生的程度使劲往上拔。一些家长,因为猜不准哪一个考级单位的证书可以用得上,为了有备无患,各单位组织的考级,都让他们的孩子去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害得学生们苦不堪言!特长生的设立本是一件好事,应大力提倡。但如何制定特长生的标准,如何招收特长生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