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舞蹈市场
说起舞蹈市场,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剧院、舞台,并把它们当成舞蹈市场的主体。而实际上,剧院、舞台仅仅是舞蹈市场的一部分,而且是舞蹈市场的一小部分;舞蹈市场的大部分是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中,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的舞蹈文化活动才是中国舞蹈市场的主体。
理清楚这个舞蹈市场的概念,不是为了钱的问题,而是为了中国舞蹈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
当为数众多的舞蹈院校的学生,在为“出路”犯愁的时候,他们的眼光都只看到剧院、舞台那个小市场,而没有看到人民群众舞蹈文化活动这个大市场,他们不得不犯愁。中国目前是舞蹈院校越办越多,剧院和舞蹈艺术团却因为难以维持的原因,而越来越少。学校里教学生的又是面向剧院、舞台的东西,没有看到,也不适应人民群众舞蹈文化活动的这个市场主体,学生们毕业了,却没有“用舞之地”,学生们怎能不为出路犯愁?
曾听一位舞蹈团的舞蹈演员抱怨:“舞蹈是越来越不景气,我们搞专业舞蹈的,现在只有给唱歌的伴舞的份”。我很同情她,但我认为,她的问题要害,还是在舞蹈市场概念上。创作什么舞蹈?舞蹈面向谁?这里面都有舞蹈市场的概念问题。看不到人民群众舞蹈文化活动这个大市场,舞蹈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很多舞蹈艺术团经营不景气,问题也是出在这里。与此相反,面向人民群众舞蹈文化大市场的舞蹈,却是蓬勃兴旺。杨丽萍主持的《云南映象》就是一个极有说服力的例子。不是专业舞蹈演员的老乡们成为舞台上踏踏实实的主角,而不是给别人伴舞,这个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人民群众的舞蹈文化活动才是中国舞蹈市场的真正主体;人民群众的舞蹈文化活动才是中国舞蹈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石。
中国有近十三亿人口;中国也有丰富的舞蹈文化遗产、资源和能歌善舞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走向小康生活的中国人民,对舞蹈文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中国的舞蹈市场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舞蹈市场,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蹈市场。很多外国人,外国舞都到中国来争夺中国舞蹈市场这块蛋糕,我们中国的舞蹈学生,舞蹈专业演员却在为出路,为前途犯愁!这个偏差就太大了。理清楚概念,转变观念,面向人民群众的舞蹈文化活动,我相信,我们的舞蹈学子,舞蹈演员都能舞出自己人生的辉煌;并促进中国舞蹈文化发展产生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跃。
作者:冯三京 来源;中国舞蹈网
中国动漫产业的三道“紧箍咒”
我国动画片分钟数在2003年至2007年的短短4年间增长近10倍,2007年达到10万分钟。许多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速度惊人,但国产动漫作品投资回报率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动漫企业严重依赖国家政策补贴。政策导向模糊、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创作理念单一是中国动漫产业的三道“紧箍咒”。
政策:直接补贴为主 短期效应明显
自2004年4月广电总局推出《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通过组织评审、定向扶持等多种手段,给予动漫生产企业以资金、政策倾斜,截至2007年年底,动漫研发机构已达5400多家,我国动漫产业形成了“政策推动型、财政补贴型”的发展模式。但动漫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资金回报率低,如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众多获奖作品中,几乎每部投资成本都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票房最好的作品也只有600万元人民币左右,难以实现“叫好又叫座”。
被誉为“阿凡提之父”的中国动漫元老级人物曲建方认为,国家扶持动漫产业的决心和力度是毋庸置疑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关键是“政策扶持”不应成为“政策导向”,动漫产业健康发展最终还要依赖于市场的认可。
有专家在今年的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上建议,国家动漫产业扶持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动漫制作的直接投入,更多应在动漫作品“落地”上加大力度,特别是电视动漫作品,如何让更多的国产动画片走上荧屏,接受观众的检验,应成为当前国家扶持动漫产业的重点。
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 合格人员尚不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447所高校开设动漫专业,1200所院校设有动漫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达10万人。然而,动漫产业人才的需求具有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良好的理论素质,更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不仅需要良好的文学修养,更需要全面的艺术表达能力。传统的“师傅传教”一对一式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年产动画片180多部的现实需要。院校精英化课程教育(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每年只招收3至5名学生,数量有限;而院校大众化课程培养模式,师资质量又难以保证,高水平的教师少之又少。
动漫制作横跨电脑设计、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投入成本大,教育周期长,合格的从业人员只能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目前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内容:民族特色不鲜明 缺乏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孙悟空”成了中国动画片的代名词和主题词,我国动漫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屏幕上很难再出现《葫芦兄弟》、《阿凡提的故事》等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曲建方说:“我创作‘阿凡提’这个形象时,曾几次到新疆实地考察,把邻近国家的相关传说也收录整理出来。‘阿凡提’具有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他独特的幽默表达和民族化的服饰举止,是这一形象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动漫产业首先是一个创意产业,没有原创内容和品牌,产品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常希光说。动漫艺术以研究生命为主题,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丰富感情,采用的是夸张的艺术表达手法,如“米老鼠”“唐老鸭”反映了美国式的幽默夸张,个性鲜明,因而广受欢迎。在“内容为王”的动漫产业中,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挖掘民族文化宝库,立足国内观众需求,无疑应成为我国动漫产业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来源:新华社 李伟 段菁菁
何苦你也文化产业我也文化产业
记得《红楼梦》里,凤姐看中的丫头林红玉因为重了宝玉和黛玉的名,只得改叫小红,得知此事,凤姐说,你也玉,我也玉,得了玉的益似的,讨人嫌的很。
之所以扯上凤姐这句话,是因为这话说得着实妙,用来形容时下的一种现象是恰到好处。最近,笔者看到了很多冠以文化产业名义的词,比如酒文化产业、饮食文化产业、汽车文化产业,甚至如煤文化产业、化工文化产业、钢铁文化产业,乃至于军事文化产业等,颇有点“你也文化产业我也文化产业”的架势,不知是不是也得了文化产业的益?
细观这些所谓的新兴“文化产业”,可以发现其中大多数是利用本行业所积累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来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但这些“新兴”文化产业要不就是讲不明自己是干什么的,要不就是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整得云山雾罩,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笔者就看到有人论述汽车文化产业时,认为这是一种汽车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交叉型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有与文化产业相同的特征,是将创意、观念发展成一个市场化的产业,其内容包括汽车设计、汽车会展、汽车人才培训、汽车运动等。尽管论述详细,但笔者不得不承认,真的看不懂这些汽车行业原本就有的种种活动,为什么一定要冠以汽车文化产业的名头。
文化是一个含义相当丰富的词汇,应用范围极广。而上述行业作为长期发展的传统产业,确实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现象,有些还有相当的文化内涵,利用这些文化内涵来走出一条具有特色和差异性的发展之路,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发展必须是以其行业自身的特点为基础的,随随便便地冠以文化产业的名字不仅有些莫名其妙,更让人想不通这些所谓的“××文化产业”是要干什么。
笔者以为,有人愿意这样起名原因有二:一是经过多年的概念普及和产业发展,现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出现搭顺风车以求吸引眼球的现象并不奇怪;二是这些行业一般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企业要想在消费者那里实现差异化的认知,就必须寻找到更有吸引力的“外包装”,文化就是他们选中的漂亮的外衣。
但就本质而言,这些“新兴”文化产业并不能壮大文化产业本身。因为这些“交叉型文化产业”并不符合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不能起到助推产业的目的,反而还会因此混淆了基本概念,甚至被某些热衷于制造新名词的人从中渔利。毕竟,一个产业的发展有其客观的经济规律,不遵循规律,而是通过制造新名词来开拓新的领域,即使一开始能够吸引眼球,最终也未必成功。
来源:中国文化市场网 作者: 林楠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5月18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灾情最严重的蓥华镇救援现场,胡锦涛总书记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喊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救灾现场!
坚定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民族的信心!
是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难不倒我们这个英雄的民族!
当坚强的母亲临死前给怀里的孩子留下“宝贝,记住我爱你”这样的短信,当英雄的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死死挡住倒下的水泥板护佑身下的学生,当深埋废墟100多个小时的幸存者被连姓名都不曾留下的志愿者用一双双血淋淋的大手托起,当人民子弟兵冒着生死危险突进一座座孤城、筑起一条条生命道路……我们眼前耸立的,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地震发生后的这些天里,我们每天都被无数的画面感动着。透过这真实的一幕幕,我们的耳畔响起的是这样的声音——
孩子,别哭!母亲挺得住!
汶川,别哭!中国难不倒!
我们难不倒,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地震无情人有情,党心紧系万民心。灾难发生后,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工作,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赴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从12日下午赶赴四川,温家宝总理一连5天奔波在灾区。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沉着应对、靠前指挥,一场抗击特大地震的攻坚战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他们,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了群众。正是他们的身先士卒,凝聚起了一支支意志坚强的抗震大军;正是他们的模范作用,让受灾群众从废墟中看到了希望。
我们难不倒,是因为在我们的面前,始终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吹响了中国军人的冲锋号。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奋不顾身的救援官兵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疾进,疾进!突破,突破!抢救,抢救……正是他们的舍生忘死,让灾区的群众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力量。
从98抗洪到抗击非典,从抗击冰雪到抗震救灾,每一次灾难降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总会火山般迸发出来。地震后的每一天,灾区的人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流;在震后的残垣断壁中,到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那带着希望小学的学生冲出震中的教师,那救了别人的孩子却顾不上救自己孩子的警察,那省下干粮留给邻居的工人,那互相搀扶逃出危险区的农民,以及全国各地数也数不清的志愿者、献血者、捐款捐物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我们并没有过分关注过他们,但正是他们,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用平凡而夺目的光束,汇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芒。
就在5月18日,中国地震局将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0级。当日,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灾难,不可避免;灾难,让我们在悲痛中更加坚强。
正如俄罗斯新闻社在汶川地震后的一篇文章中所写到的那样: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未在磨难中倒下!
我们记住了这篇文章的标题:中国,挺住!
新华网 贾永、王玉山
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
《当代文艺动态》编辑部
联系人:谭运长、管琼、连向先
电话:(020)38486436、38486462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北龙口西路550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1603室
邮编:510635
E-mail:ttyycc@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