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音乐家协会 | 优仕音乐网 
首 页|音乐评论|名曲名家|联系方式|协会机构|协会动态|音乐考级|视频列表|音频列表|艺术中心
 
 首页»»音乐评论 » 评知青题材的音乐作品《岁月甘泉》
 
评知青题材的音乐作品《岁月甘泉》
发布时间:2012-04-04

                                                         文:黄舒媞
   2009年11月29日,苏炜作词、霍东龄作曲的交响叙事合唱《岁月甘泉——献给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不久前,这部作品获得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音乐奖。
  《岁月甘泉》(知青组歌)由八段、九曲组成,分别是:《岁月甘泉》、《汽笛一声海天阔》、《垦荒曲(烧荒)》、《半湾银月半湾潮》、《一封家书》、《山的壮想》、《我们回来了》、《情系青山》。作品以合唱、独唱、对唱、领唱等多种形式,反映当年粤海农垦知青生活画卷,真情抒发一代知青情怀的大型音乐作品。作品分别表现了当年知青踏上征途的离别之情、置身农场的战斗激情、知青之间的纯真爱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回访农场、心系宝岛的感恩心情。其叙事内容的独特和音乐表现形式的丰富在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
  《岁月甘泉》的词作者苏炜是首届华侨文学奖得主旅美作家,其父亲是国民党官员,文革时候家遭难。他68年去海南时候才15岁,父母在监狱。在海南他一直在生产队,直到77年恢复高考考上中山大学。曲作家霍东龄70年17岁到海南当知青,也是77年考上华南理工大学。他们文革前都是小学5年级学生,他们没后台回城完全是靠自学考上大学。苏炜在海南就是知名知青作家,现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霍先生在海南时候就自学作曲小有名气,现任京信通信系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每年向国家缴纳税收1.5亿元。
  把词曲作者的经历摆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共性:苦难、拼搏、成就。“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也许正是当年知青生涯的磨练造就了他们现在的成功。用一种什么形式去感恩生活呢?苏炜、霍东龄想到了音乐。在他们看来也许音乐是感恩生活最好的语言。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磨合,2008年,《岁月甘泉》问世了,这是国内首部反映知青生活题材的大型音乐作品,两位亲历者的创作成为了反映一代人心路历程的特殊窗口,引起了知青们的强烈共鸣。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曾为《岁月甘泉》写序:“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岁月不管有多久,都只是几个小小漩涡,但至今仍在脑际回旋,刻骨铭心的昭示我们:勇敢面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磨难,永不消极沉沦,永不随波逐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作品的词非常准确地定位了整部作品的语言风格,那就是真挚而朴素。真挚朴素的词风让那段岁月得到了艺术的升华。如《岁月甘泉》第一首歌曲中的一句词:“从泥土获得真情,从草根中了解责任。”这正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基调。“遍地篝火,满天繁星,那是我们青春长路上,闪烁的眼睛。”“雨后的彩虹,对苍山无愧,对大地无愧,啊,无愧!”这些词句,准确地概括了这一代人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并让他们勇敢、坚定的信念和宽广、豪迈的胸怀跃然纸上。“在苦难中掘一口深井,啊,岁月的甘泉。”相信,这部作品产生的过程,或许正是他们寻找那一口“岁月的甘泉”的过程。
  《岁月甘泉》首尾部分分别站在历史的高点审视过去和面向未来,前后曲的强烈对比带来了撼人的美学效果。首曲《岁月甘泉》做单乐段处理,以“朝霞似锦,晚霞若金”,极其概括地掠过和慨叹那“走过千山万水我们不再年轻”的时空,却在情感深处细腻铺陈,篝火、繁星、大山、深井,叫你不能不身临其境。尤其引子,弱拍缓起,和声平稳,旋律线悠长上升,声部间相互模仿,配以逐渐加大的力度,直将音乐烘至激动人心的高音区,持续,回环。尾曲《情系青山》则变以多段曲式,反复感念人生、乡土、父老、青山。伴唱中频频出现的抑扬格短小音型,若即若离,暗藏了一种无法阻遏的情感涌动。及至高潮处,整个音乐强有力进行,突然拉开节奏,放慢速度,向远关系调性作整体移调,造成紧张度极大从而撼人心魄的高潮地带。
  整部作品是叙事性的结构,作品开始的序曲把人们的思绪很快带入到那个年代,似有一种倒叙的特点。第二曲歌词“挥手云山远,珠水起浪波,告别亲人上征途,汽笛一声海天阔。再见了再见了,童年的梦想,我们要出海,迎击风浪;再见了再见了,往日的欢歌,我们到岁月深处,点起灯火。再见,再见,童年的梦想,往日的欢歌啊,再见了再见。汽笛一声海天阔......记住了,记住了,亲人的嘱托,在天涯海角,扬起风帆;记住了,记住了,荒野的诉说,为屯垦戍边,辛勤耕耘开拓;记住了,记住了,亲人的嘱托,荒野的诉说啊,再见了,再见!汽笛一声海天阔……抬头望沧海,千里怅寥廓,远山远水呼唤我,壮歌一曲从天落!”改曲悲壮但并不悲哀,它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知青”的豪迈,他们虽然离开了家乡,但他们对艰苦的未来却充满了信心和热情,为第三曲做情绪上的准备。
  第三曲描写的是劳动的场景,“踏着红红的山泥,我们点燃一个个山岗。荒草化作烈焰,把山野林莽来唤醒;山风吹拂烈火,映红了我们青春的脸庞。劈开丛林呀,嘿咗嘿咗!炸开顽石呀,嘿咗嘿咗!烧尽荒草呀,嘿咗嘿咗!希望在明天,胶林翻绿浪。”
  第五曲诉说的是情真意切的思乡意绪,“月明星稀,群山静谧。轻轻地,掩上夜校的小门,默默点亮茅草房的油灯。远方的妈妈啊,女儿想你,三言两语,道不尽万千思绪。我想眺望星空啊,思绪被云雾遮挡;我要飞翔啊找不到翅膀。早起的寒露,西下的夕阳,和着我的汗水,带走我的悲伤。啊,山苍苍,夜茫茫,人生的路,走向何方?山苍苍,夜茫茫,人生的路,走向何方?妈妈啊,女儿想你,想你,想你!”
  第七曲百感交加的眷恋之情,“橡胶林,我们回来了!带来了珠江水日夜的牵挂;芒果园,我们回来了!带来了潮汕平原清风的问好。带来了,往日的歌声缭绕;带来了,今天的泪水和欢笑。欢叙着土地结下的深情;诉说着,儿女成长的骄傲。歌唱着岁月滔滔,青春永不老!啊,我们回来啦,啊,我们回来啦!啦啦啦啦......我们,我们回来啦!小学校,我们回来了!带来了山南海北儿女的欢闹;老班长,我们回来了!带来了大洋彼岸游子的关照。带来了,往日的歌声缭绕;带来了,今天的泪水和欢笑。欢叙着土地结下的深情,诉说着儿女成长的骄傲。歌唱着岁月滔滔,青春永不老!啊,我们回来啦,啊,我们回来啦!啦啦啦啦......我们,回来回来啦!”
  作品音乐情绪上的强烈反差,随着歌词的画面转换,音乐情绪也做了不同的对比、碰撞。第三曲的热烈情绪,这是劳动场景的描绘。第五曲表现的对家乡的思念,虽有迷茫、对人生的不解在里面,但音乐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第七曲作为主题的归结点,作为结构的终止处,在欢快的节奏里,我们体会到了心酸,感受到了眷恋,这是对第二故乡的思念之情,一句话,这是走过历史的人对人生的感慨。
  无疑,“上山下乡”这段改变了1800万知青命运的历史是沉重的,得不偿失的教训更是让人痛心疾首,但如果永远纠葛于其中,不能勇敢地走出来,那1800万知青所付出和所经历的永远只是“苦水”,更无法“在苦难中掘一口深井”,成为此后的“甘泉”和前进的动力,而曾经激荡在一代人心中的知青精神也将随之变味。因此,充满活力的奋进的精神主题贯穿了《岁月甘泉》整个作品,这是知青们问心无愧、回首无悔、坦对历史的精神写照。如第六曲那多少有些悲壮气氛的呼唤,似乎让人心颤,但那不彷徨、不畏缩、不向命运低头的“知青”精神,正是全曲的精神核心所在。这个精神核心一直贯穿全曲,维系着整部作品,最后一曲《情系青山》那面对青山时的感慨,看到了希望。人在青山在,这似乎暗示了人的一生,也似乎在指明人的一生。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50号  邮 编:510635  电 话:(020)38486835、38486299 传真:(020)020-3848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