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音乐家协会 | 优仕音乐网 
首 页|音乐评论|名曲名家|联系方式|协会机构|协会动态|音乐考级|视频列表|音频列表|艺术中心
 
 首页»»音乐评论 » 沙漠里喊唱的歌——刀郎木卡姆
 
沙漠里喊唱的歌——刀郎木卡姆
发布时间:2012-04-04

 

       2005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疆刀郎地区,人们赞誉它为“沙漠里喊唱的歌”。

       从西欧音乐美学观点来看,“喊唱”能算是歌吗?然而,在刀郎人的眼里,刀郎木卡姆却是直接诞生于刀郎先民生活中的音乐、生活化的歌曲,是对生活的讴歌、狩猎的艺术表现。
  刀郎木卡姆主要流传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周边的麦盖提县、阿瓦提、巴楚县等地。多年以前,这里社会封闭、交通闭塞、生产落后。狩猎在刀郎先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刀郎木卡姆正是刀郎先民狩猎社会的文化遗存。
  传统的刀郎木卡姆共有十二套。每套刀郎木卡姆由以下五部分歌曲和歌舞组成:
  第一部分“木凯迪曼”:意为引子、序言。节奏、节拍均十分自由的散板歌曲。高亢的领唱似在邀集族群人们聚集。这是狩猎前的准备。
  第二部分“且克脱曼”:意为跟踪、节拍。音乐徐缓,曲调悠扬。男舞者似在拨开草丛,寻找野兽踪迹;女舞者一手高举过头,像是举着火把照亮前进途程。
  第三部分“赛乃姆”:意为仙女、美人。音乐欢欣,速度趋快。舞者似发现了野兽,大家开始围猎。
  第四部分“赛勒凯”:意为消灭、变化。音乐亢奋激烈,节奏快速紧凑。舞者舞姿跌荡,似在围剿猎物而生死搏斗。
  第五部分“色勒利玛”:意为欢呼,喜悦。音乐在高潮中结束。舞者加快旋转,开展竞技表演,欢庆获猎胜利。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今天刀郎木卡姆的狩猎舞蹈已为群众舞蹈所取代。根据我们“新疆传统音乐文化实录”课题组近些年四度深入刀郎地区的调查,现在刀郎地区还会表演狩猎舞蹈的民间艺人仅有数位。这点,值得我们关注。
  刀郎木卡姆的音乐与众不同,特色鲜明:
  它的音乐在情趣、意境、模式、表现感情等方面,虽然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演唱、演奏中,却是各唱各的、各奏各的,互不跟调。这是一种总体统一、局部自由,群体精神一致、个体各展才华,共性高度趋同、个性大力张扬的珍贵艺术。
  刀郎民间艺人在演出中,常根据自己情绪的变化,健康状况的相异,而即兴唱、奏出各不相同的音调。这种即兴表演的技艺,是外界艺术家难以掌控的绝技本领。
  刀郎木卡姆的演唱,不少是声嘶力竭,拼命呼叫。这种表演风格是彼时、彼地、彼种生活环境、彼种生存状态下的自然流露。这种狩猎社会生活和音乐艺术的巧妙结合,使得刀郎木卡姆在表现刀郎先民的艰辛生活和粗犷感情,十分真切,十分感人。
  当今人类文化是多元的。每种文化都有其诞生的基础、流行的领域、价值的所在。我们对人类文化评判的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刀郎木卡姆这样古老的、珍贵的、稀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值得珍惜。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50号  邮 编:510635  电 话:(020)38486835、38486299 传真:(020)020-38486833